【留学资讯3月20日电】近日,上海嘉定公安分局娄塘派出所成功破获了一起虚假“代购”案件。犯罪嫌疑人自称为一名英国留学生,以此身份在网络上进行代购活动,并从事实中获得了十余万元的收入。然而,这位自称是英国留学生的人实际上从未踏足过英国。
在一些业内人士的披露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某些网络平台上的“海外代购”圈子里,有不少人并非真正位于海外,而仅仅是在出售图片。有些甚至会制造假的小票和快递流程来欺骗消费者。
最近,一名叫阿芳的女大学生因被网上骗子欺诈而报警。阿芳在去年10月底时通过网络遇到了一个声称自己是英国留学生的卖家,该卖家发布各种奢侈品信息供购买。阿芳前后共支付了近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化妆品、护肤品和香水等商品。但当她要求退款时,那个卖家不断推迟发货,并以海关扣押或打折等理由搪塞,直到阿芳不得不向派出所寻求帮助。
民警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名叫陈某的女性并无真实的海外留学经历,她最初提供给阿芳的是网上购买来的商品。此外,还有多个人受到了她的骗子行为影响。当陈某被捕后,她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表示她起初帮朋友代购了一次奢侈品包,从而赚取差价2000元后,便开始宣传自己是一个专门做海外代购的英国留学生。她利用低价真货赢得信任,然后再骗取更多资金用于订购。而现在,陈某已经被刑事拘留,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曾经参与“海外代购”的一位女性对记者表示,现在大部分所谓的“海外代购”都在国内,没有任何海外背景,只不过是在销售图像。她还指出,有些冒充自己在国外生活的人甚至会发布下载自他人的逛街视频,以显示他们高档生活:“这些‘假冒’的人不仅冒充自己,但也虚构自己的生活轨迹。”
这类“卖图”的手法通常包括盗用别人的图片,然后将它们作为自己的产品展示,用不同的微信号发布信息或制作淘宝链接。一旦有人下单,他们就会将订单转给其他实际拥有商品的人加倍收费,每笔交易都能盈利数百元。而最极端的情况则是完全使用假货,在小票和快递流程方面也可以造假。
对于那些直接用真货图片销售假货的情形来说,不同于之前,“海淘”如今转移到朋友圈,其中风险更大,因为交易没有可靠渠道,且无法进行评价或反馈。这使得消费者难以区分对方是否可靠,因此建议大家提高警惕,对于陌生的账号尤其要谨慎处理。如果涉及到的金额较大,最好采取额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比如与银行合作开设独立账户,将付款存入该账户等方式减少风险。不过,由于这些操作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如果出现问题应尽量争取回款或者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