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来自土库曼斯坦兰州交通大学的21岁学生甄丽娜在宿舍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完成学习任务、“恶补”汉语,她还主动加入学校战疫团队,担任留学生公寓楼层长,协助老师同学的同时,她更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入乡随俗”,了解当地文化,逐梦中国。截至8月6日24时,甘肃省此轮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650例,无症状感染病例3841例,持续时间1个月。
累计出院确诊病例518例,解除隔离无症状感染者2457例。“来中国之前,我以为全中国的人都能在太极拳和中国练功夫。来了之后,发现两国的文化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
”甄丽娜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探访中国是我的梦想,受疫情影响,我更多通过微信、网络了解多彩的中国文化。精通英语、俄语和汉语的她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口译员,成为两国沟通的“桥梁”。
今年暑假,她还抽空通过网络“云课堂”聆听中国其他高校公开课,为自己的中国梦增添“加分项”。近年来,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像甄丽娜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
如今的来华留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汉语,甘肃高校有着交通运输、机械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多个优势专业,吸引海外留学生前来逐梦。“中文已经成为我了解中国的语言工具。我更想学习的是中国的技术和经验。
”兰州交通大学留学生孔德来自乌克兰,是该校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甘肃兰州生活了五年后,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并梦想成为中国大学的一名教师。 以前的暑假,孔德会跟着老师去中国很多地方进行项目研究,参加会议。 今年因疫情留守宿舍,除了帮助学院翻译疫情防控宣传材料,他将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 “获得博士学位是在中国找工作的必要条件。 ”他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专业的泽光,将于今年9月赴北师大开始博士学习。
他在中国疫情暴发初期,选择留在中国,和学校其他国际学生志愿者主动承担起服务留校学生的工作;他还利用空闲时间拍摄记录宿舍及校外的情况,联系巴基斯坦电视台,通过网络向巴基斯坦民众展示和讲述真实的中国。疫情下,针对来华留学生教学,甘肃高校采取多项措施,以智慧课堂、线上训练营、线下参观、联合培训等方式,探索“花式”爆发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