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座位的艺术装饰:奥斯陆大学探索每个角落的意义
在奥斯陆大学的一次课程即将开始,时间还剩下15分钟。你的自制书包紧随身边,洁净的小布鞋已经打理得干干净净,牛仔裤卷起了裤脚,你的手中握着那台老旧但依然可靠的黑莓手机,将其调至静音模式。你沿着走廊缓步前行,周围响起了同学们匆忙赶往食堂或洗手间的声音,有些人停下脚步去调整一下他们的发型,那种不安全感透露无遗。
一些同学则是紧张地在教室门外快速复习,他们堆满笔记本和文具物品的地面上坐成一团,就像印度式坐姿一样。与这些学生不同,你深知提前到达教室、掌控一切的重要性。你对那些分心的事物视而不见,一开门,却发现教室空无一人,只有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将它们折射在桌子上,这景象让你感到一种怪异而又迷人的孤独。这正是你所追求的——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
现在,你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座位,但如果你聪明的话,你会明白座位位置对于整个学习体验来说意味着一切。我们要探讨每个座位类型背后的基础构造以及各自带来的利弊。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最接近教授的地方——前排。
坐在教授眼前的位置,对于有些害羞的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吓人。我曾经有一位教授,他喜欢用清洁剂喷向学生;另有一位教授有时会不小心溅出水珠。他是一位年迈的老师,以蓬松白胡子和条纹衫著称,还穿着蓝色短裤和红袜子,看起来就像是老版本中的沃尔多角色。在他开课时,他会警告坐在前排的人,他们已经进入了“飞溅区”。虽然我的老师们可能不会如此古怪,但如果你想要体验真正完整的一节课,即使是到了11点,也必须做好准备。
相反,在后排,每个人与讲师之间都保持最大距离,这既可能成为优势也可能成为劣势。如果坐在后面,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涂鸦、发送短信或是在电脑上浏览Reddit。但这也是双刃剑。一旦陷入这些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你很快就会失去专注,这可能导致学习上的损失。此外,不少人认为后排总是比其他地方更轻松,但这并非绝对,因为它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投入和适应能力。而且,如果不是特别留意,不易察觉到的细微动作也许能影响你的整体表现。
最后,我们还有中间位置,它介于两者之间,是很多学生偏好的区域。这里可以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参与感,同时也有机会观察周围的情况。这是一个平衡点,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它所提供的情境灵活性。不过,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并且取决于他们对某一特定学术环境需求以及个人学习风格如何匹配这个位置。
因此,在奥斯陆大学这样的场合里,我们应当认识到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独特之处,而我们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最终影响我们的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