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留学,学不留你!”新东方资深留学专家徐小平7月21日在长安俱乐部举行的“教育成就未来,人生规划”大型公益讲座中这样说。他谈到,10年前,我们不提倡中国高中毕业生到美国读本科,一是因为签证困难,二是因为出国的留学费用很高,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国外孤身一人,一边学习,一边还要靠打工维持生计,心理和生理都得承受着巨大压力,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现在不同了,各国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精彩。当下,学习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留学已经成为最重要途径。徐小平大胆断言,中国学生赴美攻读本科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了。相对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更多学生选择美国作为自己“梦开始的地方”。“这是明智的选择。”徐小平说。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对国家,那里名校众多,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长期以来,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美国排名前10的学校才是名校,实际上即使是排名在50名的学校也同样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其综合实力不可小视。即使全美排名80多名的大学同样培养出了美国国务卿赖斯这样响当当的人物。另外从就业前景讲,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这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诸多施展拳脚的机会。“想上一所普通的美国大学是一件相对来说较容易的事,但如果想申请到名校,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新东方留学专家包凡一说 ,“分,分,学生的命根”是在中国学生家长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彻底扭转这种思想误区,美国大学录取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标准中,学生平时的在校表现,参加的公益活动,在体育、艺术等各方面表现出的个人才能是录取时学校相对SAT成绩而更加看重的。世界知名的常青藤大学是不会录取没有社会活动经验的毕业生的。中国学生学习以外的能力是通过考官面试和学生论文两部分表现出来的,这往往最易被我国学生和家长忽略,但却是能否被知名大学录取的关键。“我们讲求的实事求是也应该体现在论文写作中。”包凡一提到,他曾经辅导的学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和最痛苦的时光是什么时候,谈一谈为什么。这名学生写到自己最痛苦的时候是和父母刚来到北京那会儿,他远离熟悉的朋友,来到陌生的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又由于父母工作繁忙,自己经常独自在家。有晚上他骑车来到,看着华灯初上的夜景,心里却感到无助迷茫。学生父母看完后竟然责备孩子的脑子进水了,他们认为这种负面的感受是不可以写进论文中的,于是家长大笔一挥就把一篇真实生动的论文改成大意是:来到祖国首都北京,学生的心里感慨万千,想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还有比自己命运更悲惨的人,于是心情更加难以平静。“用一个旧有的程式化的框架去套一篇论文,拿到外国人那里肯定是行不通的。”另外,独特的社会活动会吸引考官的眼球,这也是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好机会,一个学生详细地描述了暑假时看护试验田的特殊感受,为了保护试验田,他需要与牧民交涉,不让羊群进入田地……白天他的工作是把温度计插入沙漠里测量地表温度,滚烫的沙子让他像蜥蜴一样双脚交替上下蹦跳……这种真实而又与众不同的经历是考官所期待的,它会为申请到知名大学的名额增加砝码。演讲快结束时,徐小平还与到场来宾分享了自己的“留学哲学”:“我们到美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首先就是要学习好语言,有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说得一口流利的南腔北调,祖国各地方言没有他不精通的,让他说上几句英语,马上变成了哑巴。”他还说,即使是掌握了一门语言也并不一定代表通晓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借助语言的工具做一个有敏锐文化触觉的人,能潇洒自如地游走于世界舞台中。中国留学生的最终归宿还是学成后报效祖国,把一种、自由的价值观带回国,为实现民族振兴做出贡献。